《基本情况》:西川村位于柞水县中东部,距柞水县城15公里,北接丰北河北河村、南临新合村、东接金盆村,西与营盘社区相连,下老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下梁镇西川村距柞水县城15公里,全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1794亩,林地面积7.79万亩,辖8个村民小组573户1844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84元,经过精准识别,核定在册贫困户181户553人,其中五保户25户26人,低保户37户68人,一般贫困户119户459人,贫困发生率30%,是全县2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撤乡变村 借势发展夯基础
西川,古名租子川,1961年始称西川,设西川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西川乡,归属原石镇区管辖;1997年撤乡并镇,原西川乡并于下梁镇,将关山村、马坪村合并为马坪村,将五星村、解放村合并为解放村。2015年撤乡并镇时,由原马坪村、解放村合并设西川村,这样就有了“乡变村”的来历。
80年代,西川村流传有句顺口溜,“九山半水半分田,夏无酷暑冬严寒,人均没有三分地,伐根木料换袋盐”。可见西川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直接制约着群众的发展。
面对劣势西川村支部没有退缩,认真的分析现状:一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91%,辖区内多样的植被类型资源,原始森林栎类、松类、马桑、黄栌、葛藤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猪苓、天麻、黄芪、桔梗、木通;农林特产核桃、板栗、木耳、生漆等。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林麝、毛冠鹿、红腹锦鸡、画眉等10余种。还有四方山原始森林、高砭沟巨型奇石、西川老街等旅游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发展村域经济的资源禀赋。二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老中医王家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三次受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贡献的“盘龙七”药方是柞水第一家上市企业——陕西盘龙制药集团主要秘方。老艺术家刘复汉从一名教师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摄影艺术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一生对摄影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家”。何玉平留美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致力于kappa700心脏起博器的设计研发,为我国医药科研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撤乡并村集聚了优势。西川村将原来西川乡的四个村合并成一个村,集聚了人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也为西川村整体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近年来,村支部筑牢战斗堡垒,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的壮大集体经济,为实现长久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以来,率先建成享有全国声誉第一家以木耳为特色小镇——木耳小镇,规划建成植物观赏园、木耳博物馆、柞水食用菌研发中心、木耳生产体验园、木耳饮食广场等景点景观,为做大做强产业创造条件,夯实了基础。
建强支部堡垒 脱贫攻坚出实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必须加强党的基层工作,这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在我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可以说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其他各个组织的领导核心。努力加强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对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保证。要实现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是重中之重,在工作上就要不断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特别是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求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是强化作用发挥,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基层党支部在村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方面,起到“头雁”的作用,推进村党组织建设,重点是选择好的村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两委班子。面对西川村支部班子成员能力不高、素质不强的问题,支部为激发“源头活水”,理清要抓好六件大事,切实扮演好六种身份的工作思路:一要抓好村级脱贫产业的谋划,做乡村振兴的策划者;二要抓好骨干培训,做现代技术的推广者;三要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做促进农村经济的组织者;四要抓好文明建设,做乡风文明的提倡者;五要抓好民主管理,做乡风文明的践行者;六要抓好自身建设,做务实创新的先行者。通过“六抓六做”进一步提高了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行力。
二是强化机制保障,激发农村党员的工作动力。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发挥的好不好,关键是机制的保障好不好。结合全村脱贫攻坚的实际,村支部积极探索建立了三种制度,有效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建立了“一册两聚四会”制度,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村干部管理的五大举措,将党员干部的责权利和工作绩效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对非常优秀的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培养。三是建立严格监督制度,规范村班子成员的工作行为。要坚持定期考核与汇报等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与群众的信任度,在增强群众监督中提高村支部党员队伍的整体能力。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如其做给群众看,不如带着群众干。”西川村党支部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济实体以及特色产业项目,发挥党员“带头自主脱贫、引领群众脱贫”作用。村党支部书记何照林和村委会主任丁佰林分别带头成立了金土地、佰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43户群众参与其中,解决65名贫困户就近就业;六组组长刘书祥成立了马家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2户群众参与;四组村民简军良通过产业贷款养殖20头秦川牛到明年卖出后收益很可观,并且通过产业补助可以享受到3万余元的补助款。从而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落实了“一户一业”脱贫产业。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逐步行成了贫困户广泛参与、争先致富的发展局面。
准确定位产业 集体经济结硕果
西川村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适宜板栗、核桃等经济林和猪苓、天麻等中药材生长,也是全县最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基地,是木耳的适生区。因为交通不变,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生产只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要,富余的农副产品也因“山大沟深”卖不出去,群众守着青山绿水过着穷苦日子。怎样才能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头等大事。“基础先行,穷山沟变成美家园”在一次领导调研中,村支部书记何照林中肯的记下了领导的建议。于是,两委班子依托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区优势,组织群众大力实施通组入户道路、桥涵、河堤、人畜饮水、绿化亮化、庭院美化、民居涂白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提升拓宽通组公里3公里,硬化入户路300余户10000余平方米,房屋涂白2万平方米,修缮便民桥2座,实施危房改造4户,移民搬迁29户,修建新党员活动室400平米,新建电子商务以及村医疗室400平米,实现了水、电、路、讯全面贯通、村容村貌全面改观、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村容村貌变美了,怎么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又村成为西川村两委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成功经验的复制可以减少发展道路上的弯道。在县帮扶部门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经过多方考察调研,紧紧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一主两优”的整体规划,村两委会最终立足村情实际,精选与本地资源相配套、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的地栽木耳和光伏发电作为本村的特色主导产业;同时,紧抓省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村机遇,积极学习贵州“三变改革”先进经验,强力推进“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丰年农业有限公司,引导群众将500亩土地、286万元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袋料地栽木耳500亩700万袋,年产量可达50万斤,产值2000万元,鉴于西川村土地紧缺的实际,村两委会到东北考察选准发展大棚吊袋木耳种植,目前发展105个大棚,种植黑木耳100万袋,实行手机一键启动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木耳的质量。2018年底村集体年收入有望达到100万元以上,人均从产业中增加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真正通过“三变”这个“点金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也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使村集体经济由空壳村变的殷实了,全村发展有利盼头了。
实施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绘蓝图
一枝独秀不是春,村强民富才是景。为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一般农户、一般农户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衔接问题,村支部积极引导,两委会反复探讨,最终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和股东大会通过,确定以人口基准法为标准,明确人口股、资金股、土地股分别占30%、65%、5%股份比例,确认村集体公司的总股数6080股,并量化到人头;制定了土地股固定分红、贫困户产业资金股优先分红,其他股年底按照确定的股权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利润分配机制,有效盘活了资源、资金,确保将每名贫困户都能够镶嵌在产业链上,破解了深度贫困的现实难题,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脱贫不是目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是初衷。村两委会在充分考虑贫困户的利益,在脱贫产业链上贫困户有五重收益,一是农户贷款挣利金;二是劳务就业挣薪金;三是自主经营挣现金;四是土地入股挣股金;五是享受分红挣赢金。通过挣五金的利益联结,优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有效实现贫困户脱贫。脱贫只是为乡村振兴打基础,村两委会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村支部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保障长期脱贫的有效载体,作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引进陕西微生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研发力量,坚持以木耳为主导产业,以西川木耳小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木耳博物馆、食用菌研发中心等观光主体两个,在门户区新建木耳休闲广场3000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广场300平米,建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公厕和生态停车场2500平方米,在休闲区新建木耳盆景园50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该村已经与陕西旅游集团某旅行社签订了乡村旅游意向协议,年接待游客10万余次,实现经济效益100多万元,逐步实现了农村变景区、田园变景点、农家变宾馆、农民变职员的转变,绘就了一个宜居宜游、乡风文明的生态文明新农村蓝图。
点评:西川不是川,青山不是“金山”,只有建强堡垒,才有蓬勃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西川村支部敢于大胆尝试,破旧立新,发挥天蓝,水绿,山青的优势,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寻到了发展的“金钥匙”,让青山变为致富的“金山银山”,为深度贫困村破冰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树立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