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党的号召,坚持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让困难群众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就是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队长、镇人大主席吴锦坤。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他始终以坚强的党性和务实的作风,带领“四支队伍”奋战在金米村脱贫攻坚第一线,使全村87户312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五有标准”,一举甩掉了“贫困帽”,2016年他被柞水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小岭镇金米村位于柞水县东北角,总面积1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486户1542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高达25%,2016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670.46元,是柞水县典型的贫困村。
2016年7月,被组织任命到小岭镇担任人大主席的吴锦坤怀着对贫困群众的一片深情,主动请缨包扶金米村。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村上水源地设施和自来水管网陈旧,每年遇到枯水期或干旱少雨的天气,有3个组的村民饮水就没法保障。于是,他把改造自来水管网作为为村民们办的第一件实事,积极主动与县水务局联系,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村上自来水管道进行全面检查,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带着村主任跑资金争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2016年10月份,终于争取到了国开行的29万元贷款资金投入,改造维修自来水管道2000多米,切实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题,使3个组近千名群众的日常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当地群众直夸他办事效率高,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帮扶工作队队长,吴锦坤对金米村的脱贫工作有着自己的考量。面对落后的村容村貌、众多的贫困人口和有限的资源,他把村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牢牢的抓在手上,带领“四支队伍”“摸村情”“找药方”,下大气力“治穷病”。
2017年7月,柞水县开展了“三变”改革试点,他积极响应,结合村情实际,对村集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立了柞水县绿源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05万元,折股5140股,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起了地栽木耳基地。同时与128户贫困户签订了生猪代养协议,为59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2100只。
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他带领3支工作队,起早贪黑,顶着夏日火辣辣的骄阳,吃住在村组,耐心细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流转土地,经过45天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土地流转。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扶贫产业扶持资金优先给贫困群众配股,使全村1542名村民人人都变成了“股东”。通过“三变”改革,带动110户贫困户发展地栽木耳主导产业400余亩,培育了新松香业、腾达种养两个合作社,通过发展鸡鸭养殖、香业制造共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户均增收800元。同时成立了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个,发放扶持资金30万元。2017年全村脱贫83户297人,人均纯收入5168.8元,人均增长2489.4元。
他还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争取柞水县部门的支持,整合有限物力、财力资源,新修便民桥1座、联户道路硬化1000余米和院落硬化2420个平方米、改厕70户、改圈50户、房屋涂白55户、自来水维修6处、危房改造10家、建起了标准化村活动室及村卫生室,有效改善了村基础设施,使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在金米村包扶工作中,吴锦坤选择了特困户汪瑞义作为自己的帮扶户。老汪家住金米村将台子,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仅有的两间土房十分破旧,因脑梗导致瘫痪,出行只能靠轮椅,三个女儿嫁出后,靠老伴照顾起居,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十分窘迫。吴锦坤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多次找民政部门为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又跑到县移民办为他解决移民安置房,终于解决了两个老人“吃”和“住”的难题,使老两口露出了多年来久违的笑容。
“我们家一有事儿,只要给吴主席一说,他都会当成自己屋里的事用心尽力去办,他办事我们老百姓放心”。贫困户汪瑞义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