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学习路上”专家系列解读(五)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化的必然选择
“一带一路”建设是通过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参与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201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参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梦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那么,我们应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目标、对外合作模式、金融支持和规划保障呢?
“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目标
到目前为止,关于“一带一路”最权威的官方文献是2015年3月28日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表的政策声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说明很具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从这些文件来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重要涵义:
“一带一路”的基本理念是和平发展,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这里面有很多新提法,过去我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字眼,比如普惠,“一带一路”要有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同时要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模式,要探索西方国家主导之外的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新的模式是开放、包容、均衡、普惠,这就是新内容,但是都是“和平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希望构建世界经济新的体系,实现世界范围宏大的经济愿景。一是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二是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三是政治互信、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互荣。这是很高的目标。“共商、共建、共享”表明“一带一路”不是单方行动。一是坚持开放合作,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二是坚持和谐包容、兼收并蓄、共荣共生。三是坚持市场运作,是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也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四是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能合作多少就合作多少。
谋求合作共赢之道,实现“五通”。首先是政策要沟通;二是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广义的,陆海空包括油气管线,包括电力线路;三是进行贸易投资合作;四是民心要相通,我们要通过学术往来、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合作让当地民众参与进来,实现民心相通;五是资金的融通,在“一带一路”的资金上,既可以用中国的资金、金融机构,也可以用别国的资金和金融机构,既可以在中国境内发债,也可以在境外发债,既可以用人民币发债,也可以用外币发债,是一种双向选择,而不是只考虑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和保障
2015年,国务院除了发布联合声明,还出台了一个重要的文件——《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它从产能和装备制造怎么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作了具体的要求,执行以来取得了一些效果。
首先是大型建设项目走出国门。核电设备和核电建设开始进入世界市场,高铁有色建材这些一般的项目也有走出去的势头,主要是一般的竞争性项目和产品。第二是对外投资工程承包,签订了一些承包合同,大型成套的设备出口增长也比较快,这样就带动了国内装备的标准品牌走出去。第三个特点是业务创新。我们现在的基本做法是建营一体化,这个主要指的是大型项目,尤其是工程项目,采用的基本做法就是建设和经营一体化,投资经营者合一,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再交出去。第四个特点是“一轴两翼”,重点是周边地区六条经济走廊。
它的制度保障和工作机制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外投资实现备案管理。然后跟国外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的产能合作机制,对接非盟、欧盟、东盟、拉共体这些区域组织。同时,发改委已经和多省签订央地协同合作协议,这些都是工作机制的构建。此外,我们还关注到,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在建的一系列双边、多边合作基金。其中有丝路基金支持的,比如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套新的思路并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部署。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到了需要走出去的时候,“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参与全球经济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国务院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