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猜拳行令习俗(一)

作者: 来源: 2015-09-21 09:38:45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猜射性(猜拳、射箭和向器皿里投物)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
  酒令  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西周有了“酒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杯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就要受罚的”。总的来说,酒令是用来罚酒的。但实行酒令的主要目的是活跃饮酒气氛,何况席间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常见的,行酒令就像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活跃起来。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酒筹”既指当时的行令工具,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宋蔡宽夫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唐代是一个饮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期,酒令名目已经十分繁多,如有历日令、瞻相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聚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唐代以后,酒令游戏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
  行令    酒令五花八门,大致分“雅令”和“通令”两大类。“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游戏。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那些在士大夫中流传的“雅令”已经少见了。
  “通令”也称大众酒令,行令方法主要是:划拳、掷骰、抽签、猜字、发牌等。“通令”最容易活跃酒席间气氛,较为流行,但其掳拳奋臂,叫号暄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猜拳   柞水人热情好客,素有饮酒的习惯,无论是女儿婚嫁、生子添丁、老人过生、乔迁新居、上学参军还是过事过节,朋友相聚,亲友来往等,都要用酒热情款侍,饮酒场面司空见惯。家中不管有什么事,只要有客人和亲友相聚都要用酒盛情招待,东道主总是想方设法让客人多饮一点,直到醉倒几人才心满意足,客人不但不见怪,反觉惬意高兴。大凡小事,来了客人,没酒助兴,显得没有起落,饮吧,谁都不愿多饮一点,那只有猜拳行令。
  猜拳,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双拳或者用其他物件凭借各人心理智慧相互对擂,用事先约定的酒令比高低,论胜负,负者饮酒,胜者得意。行令,即按大家事先约定的方法和条件,输者必须按令行事,“酒令大于军令”,违者共讨之。柞水属移民地区,猜拳的种类很多,有简单猜数的,斗数的,比数的,说唱的,连唱带比的,咬文嚼字的,一对一的,三人同时的,一对几个的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柞水一般十人一席,首席两人,左右各三人,下席两人,客人坐齐,烟、茶、酒、 菜摆上后,由首席宣布开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首席开始打“通关”(亦叫打通拳),或者推荐一人从首席开始打“通关”,然后东西二阁以此类推,不会饮酒或者不会猜拳者另讲条件。一般情况下打关的与席上每人不少于6杯酒(叫6拳6杯酒),根据席间的饮酒情况和关糸融恰程度,一桌洒席上不少于3至5人打“通关”,有时达到一桌每人一个“通关”。席上,年轻人讲究反应敏捷,而且常常摆出一副比赛酒力的架势,急切行令,门道更迭,变化无穷,讲究“带拖车”、“连四邻”、“楼上楼”、“瀑布水”等等。打通拳因人多和时间关系,一般都是采取简单的猜拳进行,一拳喝几杯酒是事先约定的。
  结婚、满月、开业、参军、上学、乔迁等喜庆席宴是个红火热闹的场面,饮上半酣后,酒令便渐渐变化了,由按部就班变得随便一些,这时,酒兴大发的人往往主动出击,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如“大旗不倒,拳头耳巴不要,四不出六不叫,四六不要,一数(字)清,不重复,酒前不语,酒后收子”等,以此考验对方的思维敏捷、清醒程度、酒量大小。拳技不行的人,常常喝罚酒,甘拜下风认输了之。主东为了招待贵客或酒量大的人,往往在席前要邀请数名陪酒人,不入席而隐于厨房“垫底子”、“打间”,以出场打通关,讨战争雄,这种场面往往能引“大战”,此时大家情绪高涨,你来我往,吆五喝六,瞒天过海,各显神通,热闹非凡。这种热闹的场面没有半天时间是停不下来的,最后,酒司令观阵让大家都尽兴了,便“各扫门前雪”(饮尽各自面前的酒),陪酒人道几句歉词,客人们表示满意,方可吃饭。
  猜拳令。猜拳也叫“划拳”、“豁拳”、“猜枚”、“打通关”、“同数”、“拇战”等,均为出手指斗数,古令皆常用。猜拳的最大优点在于适用面广,方便痛快,不受文化水平限制,其技巧性强,给猜拳者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富有较强的竞争性。猜拳时要口手并用,大喊出声,让人兴奋,活跃宴席气氛。古人描写划拳者曰:“大凡放令,澄其神如万里长江,扬其膺如猛虎蹲踞,动其眸如烈日飞动,差其指如鸾欲翔舞,揉其腕如龙欲蜿蜒。”形象地描述了划拳者的姿势神态。
  据说猜拳源于“手势令”,是外来文化,沿丝绸之路引入中国,引进过程中不断吸收沿途文化形成,是中国当代酒令中运用最广,生命力最强,人民群众最喜爱的酒令之一。柞水猜拳之始,因无文字记载,已无从考证,但它是随着移民文化而引入柞水的,乃知酒席划拳行令由来已久。柞水拳令方法是两人相对出手,从零到十,共十一个数字,各猜其所伸手指数,谁猜的数目与二人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负者饮酒。双方出拳一般是“两好”见面,晚辈和长辈猜拳时,晚辈一般喊“一心敬”。
  猜拳令词:酒令词各地各人习惯不同,皆用典故妙语喊出,且带有吉祥、祝福之意,如:
  零字称宝拳一对、宝拳到等;
  一字称一心敬、一条龙、一锭金等;
  二字称哥俩好、俩相好、并蒂莲、俩好、二喜好等;
  三字称三星、三星高照、三桃园、三羊开泰等;
  四字称四喜发财、四季发财、四来财等;
  五字称五魁首、五经魁首、五花骢等;
  六字称六六大顺、六六顺等;
  七字称七个巧、七巧梅花等;
  八字称八匹马、八大仙、八抬桥、八马双飞、八抬你座等;
  九字称九九归一、九重天、九连环、九长寿等;
  十字称十满堂、满堂红、全来到等。
  猜拳令词中典故和祝辞内容:
  “一心敬”出自杜甫《高都护马行》:“与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诚心敬酒,同心共饮之美好心愿。
  “两相好”现划拳多用“两好”,“两相好”,“哥俩好”开拳,表示同席皆朋友。
  “三星高照”指祈盼福星、禄星、寿星吉祥高照。
  “四喜”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五魁首”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经籍,夺得第一,以求功名。
  “六六顺”出自《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计为六顺。
  “七巧”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民间妇女比喻穿针引线,斗巧取胜,祝贺织女喜会牛郎,俗称“乞巧”,因乞、七谐音之故。
  “八马”指周穆王常驾八匹骏马云游四海。也称“八仙庆寿”,指八仙曾在昆仑山瑶池与西天王母庆寿,又称“八抬大轿,指古代帝王将相出行时所乘之轿。
  “九长”出自史记,“建立安之势,成长久之业”,“谐音”为长酒,借喻人们相聚美酒不尽;
  “十全”指清乾隆皇帝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现常理解为“十全十美”;
  “宝对”指古代的金银元宝,象征财气旺盛。
  柞水猜拳行令的方法很多,常见有“打通关”、“打擂”、“划大拳”等。
  

编辑:文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