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从11月20日起,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下调0.7元。
同时该文件推出了新的价格政策,即将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成交价格可在基准门站价上下浮动,进一步提高了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程度。
此外,该文件还重点提到了已经于2015年7月1日开始试运行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希望通过这一交易平台,在未来2-3年内全面实现非居民用气的公开透明交易。
市场效果或明年显现
这份价改文件业内期盼已久。今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一次非居民用气的最高门站价格,下调幅度为0.44元/立方米。但年初至今,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与天然气价格直接挂钩的替代能源——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持续下跌。与此相比,国内天然气价格仍处于高位,亟待再次调整。
对于此次0.7元/立方米的调价幅度,中石油规划总院的天然气专家对财新记者表示,虽然文件中要求“尽快疏导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释放降价红利”,但市场可能没有那么快见到效果。主要原因是:此次价改的正式实施时间是11月20日,一般来说,价格对市场需求的影响需要3-6个月传导期,因此本轮降价将对今年天然气需求市场的影响有限。
上述专家预计,2015年中国国内天然气的绝对消费量为1820亿立方米,相比2014年增长3.4%,而2014年这一增速为7.4%。
中国制定的2020年天然气发展目标为3600亿立方米以上。基于目前的消费总量,若实现这一消费目标,每年天然气的消费量至少需要有两位数增长。
近两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放缓与价格有很大关系,居高不下的价格抑制了大量非居民用气的需求。
在今年4月调价后,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第二次调价的时间很可能在9月份,但最终文件在11月中旬发布,显然已经无法挽回今年低迷的天然气需求状况,只能将希望寄托在2016年上半年。
价改核心:渐进市场化
此次价改方案除了调低各地天然气门站价格之外,还从价格机制上进行了改革,意欲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程度。
改革的主要的内容为:将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以降低后的最高门站价格水平作为基准门站价格,市场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上浮幅度20%、下浮不限。同时,在考虑到当前天然气门站价格偏高,已经大大影响了市场需求的背景,方案规定暂时不允许门站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上浮,2016年11月20日后才允许上浮。
在天然气非居民用气领域,国家发改委已经陆续放开了液化天然气(LNG)、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海上天然气等气源的价格,但目前占据最大份额的管道气供应的价格仍受到政府的管制,主要依据“市场净回值定价法”,即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进行调整。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并分步实施。从2013年至今,国家发改革已经实施了三个步骤的改革。2013年7月,首次应用增量气和存量气的方法,先将增量气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水平;2014年9月,将存量气价格适当调高,向可替代能源价格靠拢;2015年4月,将存量气与增量气并轨,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的门站价格。
本次价改方案更进一步,将所有门站价格的最高限价改为基准门站价格,增加了价格浮动的范围。
业内专家表示,增强价格浮动范围虽然对市场有利,但目前市场净回值定价法,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天然气的调价时间应该明确,并尽可能地缩短。这一机制应该参考成品油的调价机制,不仅依据一个公式进行调整,而且应该明确调整的时间频率,比如三个月或者一个月,或者更快的频率,这样在国际油价和气价变动的情况下,国内的气价才可以相应调整。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倒逼价改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首次出现在国家发改委的天然气价改文件中,可见其在天然气价改中的重要地位。
文件要求,非居民用气应加快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买卖双方尽可能公开交易价格,力争在2-3年全面实现非居民用气的公开透明交易。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易中心自今年7月1日试运行以来,交易规则、技术系统、管理制度等都运作良好,已经为价格放松管制后交易量大幅增加做好了准备。
截至11月16日,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注册会员167家,管道天然气交易量为18.5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7万吨,日交易气量均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
据记者了解,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得到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支持,主要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推动能源价格的市场化,第二是提升中国价格在世界的影响力。
从国际天然气交易市场来看,已经形成了以美国亨利中心和英国国家平衡点为代表的两大天然气市场。这两个市场形成的价格基准,几乎占全球天然气定价的70%以上。相比于欧美地区,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交易市场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最有可能建立交易市场的三个国家:中国、日本和新加坡。日本和新加坡目前都在积极推进,中国作为庞大的石油、天然气需求国自然也不想落后。
上述负责人表示,交易中心建立希望起到部分倒逼天然气价格的作用,第一步就是要实现信息的公开化,然后再推进管网和基础设施的公平准入,实现天然气的自由买卖,最终形成市场价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单纯的价格公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当前天然气价格未实现市场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源的供应方主要为“三桶油”,而市场价格是在多个卖方和多个买方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未来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需要政府继续推进油气体制改革等相关配套的改革方案,包括逐步放开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推进油气管网和基础设施面向第三方的公平准入。